【2021】黑色星期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普瑞声纳E45 BT 评测 【2021】黑色星期五

【2021】黑色星期五

2024-05-27 01: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各位烧友,好久不见。

最近手头几个项目都交付完了。

我又可以舒服地在家听箱子了。

这两年自己的生活习惯变化还是挺大的,别的不提,耳机是越听越少了。

后面再给老家装新房的话,硬装也会去考虑嵌入式音箱,连同衣柜、鞋柜、电视墙一并搞定,尽量一步到位,省得我家老爹瞎bb,2333

现在我是抱着——宁愿听垃圾智能音箱,也不想戴HiFi耳机的老年人心态。

说个笑,稍微正经点的音箱对我来说还是有必要的。

当然,从耳机栏目一直关注过来的烧友,也可以尝试一下监听箱了。

【参赛选手】

——小尺寸近场箱——

JBL 305P MKII

Running Man CR3-X(BT)

KRK Rokit5 G4

YAMAHA HS5

——中尺寸中场箱——

Presonus E7XT

ADAM T8V

K&L IN8 v2

Tannoy GOLD8

——大尺寸远场箱——

Neumann KH310A

Barefoot Sound MicroMain27

——主监听——

ATC SCM150 

Dynaudio Acoustics M4 mini

首先,咱们要BAN掉几个俱乐部,因为这几个算是豪门,跟我等穷鬼毫不相干。

所以不要问为什么这个参赛表里没有丹拿、真力、劲浪、PMC……之类的。(啊?你说丹拿声学?那个不是丹拿,是两回事啦)

しかし,穷Fi既然不能从设备价格上装X,自然要拿些别的来凑面子。

比如……硬实力。

【小尺寸近场箱】

首先,我们先得把这个分级给没接触过正经音箱的读者讲清楚,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音箱单元尺寸的大小(一般指低音单元),来给最佳聆听距离做出的分类。

一般来说,小尺寸监听箱大多在3寸~5寸,

应用场景以桌面居多,适应于小型的创作平台、主播等等。

对空间要求不高,指向性极强,

这种高兼容性的特点,也使得近场监听箱成了许多PC玩家用以取代传统多媒体音箱的一种选择。

因为在分离度和定位精准性上的降维打击,使得一部分FPS、TPS玩家也从耳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JBL 305P MKII】

——明星选手,热榜常客

寄吧烂一直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指海外),自从JBL professional跳进鱼塘游泳后,便在鱼塘戏耍得一发不可收拾,似乎真有点划水上瘾的味道,以致于它家的旗舰逐渐也融入了鱼塘氛围。但愿JBL Pro的下一代参考级主监听不要继续拉胯了……

(PS:JBL®和JBL Professional®是两个不同的玩意,前者是专注于普通消费市场的新生儿,某种程度上也是哈曼时代指导下的市场妥协产物。)

其实305P这位选手不用我多做介绍,Amazon的热销榜已经能说明一切。

优点:

1、品牌认可度高,就算是不太懂的人也会说——哇,寄吧烂!我家也有一台JBL GO的小金砖呢,你这箱子也得好几十块钱吧?

2、市场保有量大,这点很重要,涉及到你二手的出手效率,而JBL显然不需要担心冷门出手难的问题。

3、旗舰M2下放的EBM,早期LSR版本用来鱼塘炸鱼的技术,现在依旧具备优势。

(PS:EBM 声像控制波导,JBL的这项技术国内也俗称号角高音,可以大幅提升拾音系统(这里指听众)的定位精准性,扩大有效拾音范围。说白了,就是有了它,对音箱的摆位、听者相对位置都可以更加宽容。当然,也不是说能随便胡乱瞎摆。)

缺点:

1、后置倒相孔。这其实不能单独视为一个缺陷,仅仅是一种设计取向,但这对于需要靠墙的桌面近场箱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减法项。

(PS:倒相孔,可以简单理解为音箱的“呼吸管”,箱体内部与外界的气流交换通道,玩过耳机的都应该知道无论是开放式耳机还是封闭式耳机,甚至是耳塞,都会留“小孔”,彻底堵上它,单元的低频响应效率将会大幅降低,变得有气无力且浑浊。)

2、糟糕的EQ调节。非常令人失望的数字功放板,它所设定的Q值显然无法拟合目标。

(PS:像刚刚提到的靠墙问题,这是可以通过箱子后面板的EQ来进行低频修正的,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后置导向孔都是能用这种方式来减少低频衍射和半空间幅射的副作用。)

3、频响曲线并不理想。这是比微笑曲线更过分的“歪嘴傻笑曲线”,或许我不应该对JBL 3系的入门级监听抱有太多期待……但没准这正是它热销的缘由呢?

其他特性:

分频点——1725Hz

双功放——40W+40W,D类

3db下潜频率——49Hz

单元——号角高音+聚丙烯低音

输入接口——TRS+XLR

小评:

高知名度老牌,价格也白菜,800块钱一只,1600不到就能买到一对。关于外观,前面板的烤漆处理有点廉价,非常掉档次,箱体很大,对于声学设计来说是好事,对于桌面摆放来说是个little trouble。低音单元是PP盆,就塑料懂吧。配合大箱体+后置倒相孔,你就能感受到连~绵~不~绝~的lowb低频,高音也是渣渣,要细腻没细腻,要清晰的结像也做不到。

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地方呢?

就是那个号角!JBL的看家本领,买JBL不买号角,买你大爷的JBL呢?

【Running Man CR-3X(BT)】

——绿环骚包,扮猪吃虎

润了润了,

跑男这个牌子作为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在监听圈和HiFi圈里绝对算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家伙。

因为他们家这个产品的外观设计和LOGO,无论怎么看都是跟隔壁B侧对位的。

但实际上,如此洒脱的名字并不是创始人想要的……

而是,

在中国,Mackie这个商标早就被抢注了,被逼无奈改成了running man。

………………

优点:

1、BT,变态……哦不,是蓝牙。在CRX系列出现之前,先不说有几个监听箱会带蓝牙功能,就算是把视线放宽到所有音箱,大多数音箱也就是把蓝牙当作一个辅助功能,许多传统用户,还是愿意用蓝牙功放+无源箱这种方式来完成最基础的搭配体验。但跑男是真的把蓝牙当作主要功能来做的,真正意义上地做到了——蓝牙和有线连接下的频响几乎一致。而且做了一套高音屏蔽罩,不会出现什么把手机丢到音箱上就直接噼里啪啦地放鞭炮……

2、1寸高音单元,罕见,真就挺罕见的。我的意思是在小尺寸箱上,尤其是3寸的箱子里,你很难找到这种1寸的“大高音”,毕竟其他厂商的5寸箱都是用0.75寸的高音单元。1寸的高音就不需要担心中频塌陷的问题了,它能够释放源源不断的饱满中频,你现在只需要担心这玩意的功放能不能推得好这个“大高音”,不过从频响来看,它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3、令人震惊的频响,这个频响挺离谱的,这是我在听到它声音之后,特意到网上搜了一下……它的评测报告。

图片资料来源于exound.com

这是什么?这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三寸箱、二分频、D类功放的玩意……可以做到这么准的中频?

我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

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一个憨批念头……难不成,真力这种专业大厂真的是靠吹JB吹出来的?

它们不是说很难做到吗?

缺点:

1、一拖二功放,主副箱设计在低价位的箱子里倒也不能算是大槽点,但我们一般还是认为独立声道的功放能够胜任更多复杂环境,调整单声道的音量是一种系统校准的过程,所谓用时方恨少,等你们真正需要的时候,就不会认为同步调整是个方便的功能了。

2、无声学调节旋钮+后置倒相孔,这个两个缺陷我放到一块讲,这比之前的JBL还要尴尬,意味着粗调EQ也成了前端的工作,使用者需要在声卡或者软件中去做均衡。好在小尺寸箱上这个问题没那么严重,毕竟低频衰减很快,这也是我没有去推荐CR4-X的理由。

3、孱弱的低频,这是小尺寸箱不可避免的问题,从物理层面上的无法解决。尽管CRX相较于前代CR系列,做了箱体纵深的扩大,但低频响应还是弱于同代的其他音箱。但是上面那个缺陷在CRX全系都存在,因此也无法硬着头皮去推荐更大尺寸的型号。

其他特性:

前面板AUX输出接口——可用于耳机监听或手机同步录制

分频点——3000Hz

四通道单功放——50w,D类

3db下潜频率——80Hz

单元——丝球高音+聚丙烯低音

输入接口——RCA+TRS+蓝牙5.0

小结:

如果说非要给大学生选一对桌面音箱,那么这大概是所以参赛选手中最合适的。无论是适用性还是易操作性,和对前端的宽容度,都优于同价位的监听箱,甚至比多媒体箱还舒服。价格上也比较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预算,1000块钱一对,(甚至连pro tools的“小老弟版本”也给你安排好了。)

在外观上多了一些富有活力的点缀,不至于让你的桌面变得太过X冷淡,更重要的是,它家在这个价位的音箱上,前面板采用了金属!(由于音频厂商都是抠门鬼,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工程塑料。)

推荐理由也很简单,扮猪吃虎的骚包气质,

你以为它是个b侧,但跑男的中频却标准得让你不得不信服,这玩意真的是监听。

润了润了。

【KRK Rokit5 G4】

——劫后余生,鱼塘搅浑

这位更是个寄吧,作为母公司Gibson被爆菊后留存下来的小弟,很快就发布了新版本的Rokit系列,G4。业内著名的大黄盆,在这次迭代后,也不再那么“黄”了。但是高音单元却一起变黄了……这其实预兆着很多信息,往下看。

左侧是G3,右侧是G4

稍微懂点洋文的烧友,从名字就能感受到这个Rokit系列所服务的目标群体,创始人也确实是想为DJ创作者打造一个DJ监听的品牌,因此它的趋向一直都很明确,充满能量感的低频,澎湃的动态,十余年来真正做到了让DJ行业满意。

但G4,不止于此。

优点:

1、更加强而有力的动态和瞬态,前文提及的“变黄”的高音单元,正是凯夫拉高音,这种特殊的材质,曾经让黄盆名声大噪,极其爆棚的低频冲击力,让许多塑料盆和纸盆黯然失色。现在KRK将这种材质运用到了高音单元上,使其成为了介于软球顶和硬球顶之间的一种存在,凯夫拉高音的速度也超越了传统软球顶,明显让整个瞬态都上了一个台阶。硬朗的风格也使得它更具魅力。

2、带LCD屏的声学控制面板,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我居然能在鱼塘看见这种高端玩意,各大监听设备的厂商看到这个的时候估计都连裤子都垮了。

这东西放在鱼塘真的是炸鱼,有25段EQ,还能以±0.1db的精度微调音量,幸好没有Q值参量调整,不然鱼塘之外的大佬都要口水流一地了。

3、前置的曲径倒相孔,又是一个降维打击的鱼塘杀器。前文给没接触过音箱的烧友简单科普了一下倒相孔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推动更多的空气来增强低频,减少箱体内部低频辐射的损耗。那么这个弯一下的倒相孔有啥用呢?熟悉HiFi耳机的烧友,应该对se846的迷宫设计有所耳闻,此处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曲径导管可以过滤掉一部分典型“轰鸣感”的低频,也就是70Hz~150Hz这一部分的低频,极低频则不会在绕射中损失太多。留下的就是非常沉稳的下潜。配合凯夫拉单元,就能获得十分纯净,没有一丝浑浊的畅快低频。就像你在厕所的那种舒畅感,毫不拖泥带水。

缺点:

1、不那么黄的频响,但还是有点黄。本次G4的升级带来了很多改变,其中一点就是对两端的调整,相较于之前张扬的风格,稍微收敛了一些,也改善了一部分中频表现,这也是我为什么说Rokit G4不想止步于此,它尝试着往监听的方向进一步靠拢,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微笑曲线。(注意下图,是已经做过DSP补偿的曲线)

图片资料来源于exound.com

2、做了EBM,但是直径太小了。

看上去十分“mini”的EBM

之前图片你可能都看不出它做了EBM处理,上图这个角度或许能勉强看出来,但好在凯夫拉高音本身的球顶曲率就不是很大,更接近于一个平面,这或许能补偿一些指向性问题。

3、内置功放的功率略显不足。在这个全面D类换代的市场,功率大战已经打响了,更加狂暴的功率对于D类功放来并非难事,在旗舰有源监听中塞进3000w的单路输出也不再是天方夜谭。KRK似乎忘了自己已经不再是AB类功放,依旧给自己的5.25寸凯夫拉低音单元提供了仅仅30w的功率,未必也太过自信了。

其他特性:

分频点——1600Hz

四通道单功放——20w+30w,D类

3db下潜频率——53Hz

单元——kevlar高音+kevlar低音

输入接口——纽崔克一体式接口

小结:

作为鱼塘的强者,Rokit系列本次的升级带来了很多惊喜,但是一些根源上的顽疾还是没能彻底祛除。189刀/只的价格也是相当地有诚意,看得出是连夜睡服高管搞来的零售价。(国内大概在1500一只,3000一对)至于说它的拓宽目标人群的市场目标有没有成功,我不知道,但这些改变也确实让一部分核心用户产生了顾虑,如果这次的小黄盆成功了,那么下一代可能就一点都不“黄”了。

推荐它的理由有很多,当然最核心的肯定是招牌的凯夫拉单元,可以让你感受一下鱼塘の最速传说。干净利落的低频,无疑是它最大的卖点,现在又把全频段再次提速,这下真的要甩友商一大截了。

【YAMAHA HS5】

——长得好看,但没卵用

既然说了黄盆,怎么能少了白盆呢?

相较于KRK那种一股脑向前冲的风格,雅马哈的底蕴显然不会推出那种玩意,这也是参赛队伍里非常清汤寡水的一位选手。但这里的形容词并不是说它音染少……而是,声音的完整性存疑。

白盆在专业圈向来都是争议比较大的产品,它跟KRK一样,有自己的取向,或者说是截然相反的取向,白盆更注重高频细节,强调对弦乐的还原力,但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牺牲低频动态来实现的。尽管身在鱼塘,不可兼得,必定要做出一些取舍,但这个代价是很多音乐人所无法接受的。

HS5很美,就像它十几年前的老白盆一样,素雅从容,让人恨不得mua它一口。不过它一直都没有下面……没有下面。

优点:

1、定位精准。一直以来雅马哈都是以精准性自诩,高频响应让它获得了亮丽的声音,能够让混音工作者来更方便地进行中高频段的挑错……但这并不代表还原、(频响上的)精准,而是一种强烈的不平衡。当然,得益于近场箱+太监音,这种干冷的声音的确成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检验工具。

2、好看?品牌西装套。雅马哈的业务非常广,单就音乐这个大圈子,就包含了音频设备和乐器,其中最常见的搭配就是键盘(电子琴)+监听箱的组合。白盆也是棚里最显眼的存在,一众乌漆抹黑的专业器材里,就它显得清新脱俗,这也是导致老白盆风流一时的原因。

3、品牌认可度高,这个理由也是跟JBL一样,大众品牌总是有一些方便的地方,无论是可维护性还是市场流动性都比一些冷门产品好很多,尤其是对一些经常需要更换设备的玩家来说。

缺点:

1、能量分布偏移,倾向上盘。我一直都强调频响是个重要指标,但有时候这种白噪声测试是没法从多维度看出声音好坏的,动态显然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尽管它在频响上难以反映,但只要是个正常人,拿白盆与主监听(main monitor)对比一下就能发现很严重的低频缺失。

2、后置倒相孔,我应该把这个设计放到优点里的……对于这个低频严重缺失的产品而言。它需要更多的低频补偿,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提升孱弱的动态,只会让低频的质量变得更糟糕。

3、早已阉割的白盆,我不知道为什么国际上会有人对白盆产生信仰……这个白盆真的就是单纯的“白色”单元而已了,早就不是当年NS系列那种用稀有木材造出来的特殊纸质振膜,合成材料是大趋势,PP盆基本上已经占领了鱼塘,所谓新白盆不过是刷了漆的PP盆罢了。

其他特性:

分频点——2000Hz

四通道单功放——25w(HF)+45w(LF),D类

3db下潜频率——74Hz

单元——软球顶高音+聚丙烯低音。

输入接口——TRS+XLR

小评:

其实HS系列甚至都算不上“新白盆”,我们口中所说的老白盆一般是指NS系列的产品,其实在那个时候,江湖里就流传着,“自从用了白盆,做出来的音乐都柔和了很多,用户无论用什么设备听都不会刺耳”,其实就是嘲讽白盆头重脚轻的风格,高频过量。

推荐的理由很奇葩,就是用来作为副箱挑刺的,

当然颜值党也可以自选,毕竟要找个“适合”放在桌子上的监听箱可太难了。

说到这里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给这个拉胯玩意推荐位,就当是我凑个字数水吧。

白盆时至今日还能出现在棚里,自然是有它独特的存在价值。(但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音乐人愿意长时间听这东西)

【中尺寸中场箱】

说完了鱼塘里的小鱼,总算是可以来点大鱼了,

中场箱这个概念有点像是刻意营造的,它介于那种,需要上架子,但又没必要上好架子的程度。

中场箱的放置距离在2m以上,一般不超过4m。

(低音)尺寸在6.5寸~8寸之间。

像是一些已经组建了自己的音频工作室,拥有了一个较大的独立空间,声学测量上刚好符合8寸低音的需求,就可以选择这种中场箱。

还有一部分HiFi人群,也会选择用这种中场箱来放到客厅,作为主箱来聆听音乐。

其实到这里就已经不适合大学生宿舍党和租单间的社畜了。

中场箱一是要空间,二是基本要上架子,三是需要良好的隔音环境,

最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各方面条件,否则只能换来一个憋屈的体验。

【Presonus E7XT】

——便宜大碗,品控略糟

《监听界里有普瑞声纳,就像笔记本界里有神舟》

言简意赅,毋需多言。

自从Presonus的E系列正式上市后,国内一些做DIY箱子的、广东那边大规模量产木头壳的……全都绷不住了。这个逼是怎么做到这么便宜的?它这样一搞,人家生意还做不做了?

Presonus的E系音箱就像一台泥头车,一路横冲直闯,创死了所有同价位的竞品,直到进入中国才刹住车,因为有一层保护罩——“监听箱听起来没感情,别买”。

优点:

1、性价比,E7XT才多少钱?全新一对1200*2吧?同价位你能买到啥啊?

你你你,就你,那个五寸的old ass,给我出来!

看到我沙包一样大的凯夫拉单元没有?

还有那个3寸的小不点!

你好意思给自己定3000块钱一只啊?

2、性价比,以及更佳友好的适应性,都说JBL的号角独步天下,现在XT进化版也配备了超大规模的EBM,接近20cm。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几乎能覆盖到前方100°的范围。并且还做到了高低音单元垂直,平行状态下根本不需要去做倾角调整。这样就使得音乐工作者在摆位上的自由度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3、还是性价比,1.25寸的大高音+140w的AB类功放,试问谁还能在这个价位上做到?还 有 谁?这种配置使得E7XT在同价位,甚至是同级都拥有了不俗的能量感和密度,再辅以这种越级性质的超大箱体,使得它能够尝试着跳出鱼塘来跟强者掰手腕。

缺点:

1、品控堪忧,说它像神船不是没有道理的,能做到极致的性价比,必定要在一些地方付出代价。例如内置功放的屏蔽罩就有明显的设计缺陷,很容易收到干扰。也经常出现一些用户长时间待机,导致单元线接触不良的情况……虽然国内也有正规代理商,但品控问题不能指望靠保修来解决。

2、结像凝聚性不佳,XT改进版巨大的EBM改善了指向性,但是对于结像并无太大改善。声音散、密度偏低这个问题依旧存在。再加上大高音对极高频所做出的牺牲,此消彼长,所谓的改进也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相对保守的AB类功放,在数字功放的时代,对传统功放下的分频器FR调教压力是很大的,同时对箱体重量的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在E7XT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并不突显。

其他特性:

分频点——2500Hz

四通道单功放——65w(HF)+75w(LF),D类

3db下潜频率——42Hz

单元——丝膜球顶高音+凯夫拉低音。

输入接口——RCA+TRS+XLR

小评:

Presonus是怎么干掉其他竞品,一举拿下低端市场的?

摄影圈有个硬道理——底大一级压死人。

这个道理在音箱界也适用,只要不出鱼塘,这个道理就是死的。

你这个价位是3.5寸的小箱子是吧?我直接用4.5寸甚至是5寸的直接砸死你。

3k块钱一对5寸箱玩性价比是吧?我直接用8寸箱彻底压烂你。

其他老牌厂商傻眼了,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贱人贱己贱行业……(总感觉似曾相识)

被逼无奈之下,也只能做出一些捞货扔进鱼塘里,要培养用户的消费阶梯,鱼塘市场肯定不能放弃,这是没办法的事。

普瑞声纳,罪大滔天。

【ADAM T8V】

——气动鼻祖,亲自下塘

其实ADAM被拖进鱼塘无法自拔,也有Presonus的责(功)任(劳),要知道亚当可是一手将气动高音技术引入到音箱上的领导者,曾经风靡一时,独领风骚。

气动高音一直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逼格,其他厂商虽然也挖过来了一些技术人员和资料,但是在产品定位上也不敢太过逾越,始终维护着老大哥的面子。

但这时出现了一个逼——普瑞声纳。

它也推出了R系列,主打气动高音,并且直接把价格拉到400刀,

这下亚当也急了,真急了,它完全没想到有这么个搅屎棍把自己招牌带进鱼塘里瞎搞。

为了不让自家的招牌被别人抢走,只好也放出T系列,用来对比在鱼塘的R系列。

于是就有了这台同样只要400刀的T8V。

优点:

1、AMT气动高音技术,相较于传统球顶,气动单元拥有更快的瞬态、更好的高频延展、更强的高频能量感、更精准的高频结像。而且这种折叠单元能获得远比同定位的软球顶单元更宽广的声场表现。

2、HPS波导设计,与EBM一样,专门针对气动高音所设计的波导模型,能够进一步提升高频的结像清晰度,并且加强指向性,使其定位更加精准。

3、抗衍射边角+曲径倒相管,到了中场这个级别,后置倒相管的确算不上缺点了,毕竟没人会把这种体积的箱子贴墙放置,当然也算不上优点。这里要指出的优点是曲径设计,过滤掉浑浊的糊低音,保留干净的低频。边角处理上也做了抗衍射,使得中高频也变得更干净。

缺点:

1、低频能量感一般,这是PP盆本身的问题,或者说鱼塘局这个档次里,PP盆注定就没有什么好玩意。PP盆的优点我当然能说出一大堆,比如耐艹……但在这里,它表现真的算不上好。不过有曲径倒相管救了一下,低频下潜还是不用怀疑实力的。

2、中频厚度尚缺,气动高音的优势是高频和中高频,但对于中频,这个需要两个单元共同努力的频段,确实有些无能为力,这也导致了它人声表现显得很干瘪。

图片资料来源于exound.com

3、没有TRS接口,这个其实挺傻的,我倒是觉得RCA这种非平衡接口对于监听箱来说没有存在的必要。要知道在鱼塘不少声卡和台子是只有TRS口的,这样还得转接一下,多麻烦。(不会真有人拿声卡上的非平衡口去接监听箱吧?那样会有天线效应造成串扰的……)

其他特性:

分频点——2600Hz

四通道单功放——20w(HF)+70w(LF),D类

3db下潜频率——39Hz

单元——UART气动高音+聚丙烯低音。

输入接口——RCA+XLR

小评:

作为亚当的下塘之作,很好地展现了自己作为气动领域老大哥的风范,凭借着气动高音所带来的巨大声场优势,几乎可以强pua整个鱼塘。售价仅仅3000*2 RMB一对,就连R80这个惹事的家伙,也被T8V这突破天际的高频给震惊到了,如果你房顶没有做什么吊顶或者其他隔音措施的话,在家里放上一对T8V就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叫做——此声只应天上来。(物理)

好!很有精神!

【K&L IN8 v2】

——鱼塘之下,三分频王

好吧,其实鱼塘里就它一个三分频的,当然是它最强。

Kali(K&L)跟Presonus有点像,在监听音箱领域也是个新起之秀,只不过历史比普瑞声纳更短。

它们俩最大的共同点自然是性价比极高,也在很好地“下放”各种高端音箱的技术,致力于让鱼塘搅得更欢。

不过说这个玩意是三分频……其实也有点讨巧,它是同轴+三分频,也就是中高音单元是同轴,然后低音单元分立。

这真的挺离谱的,一般厂商也就是把一些独家秘诀放到鱼塘里,比如JBL的号角之类的,很少有像Kali这样直接把三分频这种划分定位的技术下放。

因为这意味着它们家的高端产品很难再做出利润。(接下来PM该怎么企划?四分频?)

优点:

1、三分频,Kali能把三分频下放到鱼塘,是要做出很多成本牺牲的,包括箱体设计、分频器的设计等等,但换来的效果是拔群的,一个独立的中音单元,能够彻底压倒鱼塘里的二分频箱,独立中音就意味着人耳最敏感的频段现在得到了能量补偿,真正感受到“厚度”的存在。

(在音箱上,多分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各个单元各司其职,尽量合理分工,避免去强行适配“不擅长的频率”,一个单元的频段越广,压力就越大。比如说你让一个大面积锥盆去做高频,因为分割振动的影响,得到的响应是不理想的,这时就需要一个更小的单元去完成高频响应。)

2、同轴+单元平面一致性设计,三分频音箱在高端很常见,同轴在高端也不少见,但两个同时存在,就非常稀有了。这也使得IN8的指向性有了一个空前的提升,其定位精准性足以在鱼塘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位置。

(同轴单元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点声源不一致的问题,普通的分频单元都存在的相位不统一的问题,但同轴的出现很好地避免了单元排列导致的结像扭曲。同时,同轴单元的物理特性也使得其高音单元获得了一个天然的EBM,令其指向性更加良好。)

3、全隔离电源模块和D类功放,大尺寸音箱因为功放需求水涨船高,底噪也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明显,虽然大尺寸箱的聆听距离往往能够补偿这个缺陷,但我们还是希望这种不必要的噪声能小一点。而IN8的内部设计也做到了这点,根除了有源音箱的痛楚,底噪,你在IN8的正常距离下,几乎是不可闻的。

4、丰富的声学调整选项,不必多言,自行看图——

缺点:

1、功放功率保守,前文就提到过,在这个功率大战时代,D类功放做出超高功率其实根本就不算是什么难题,但Kali似乎是出于对单元可靠性的考虑,没有进一步地提升功放的最大功率,仅仅只给予了八寸低音单元60W的输出,这使得IN8的低频能量感和动态都显得平庸,并且低频下潜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2、低音单元换用了纯纸盆,起初低音单元采用PP+纸盆的设计,就是为了解决分割振动问题。现在彻底换成更轻更薄的振膜,的确是减轻了后级功放所需的最大功率,但也因此减少了低频的能量感,这在监听箱上其实是个不太合适的决策。

3、通透感并不理想,IN8的高音单元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丝膜高音,没有什么奇技淫巧,或许成本实在有限,这造成了极高频的细腻度稍弱于其他同级音箱。

其他特性:

分频点——280Hz(LM)2600Hz(MH)

四通道单功放——40w(HF)+40w(MF)+60w(LF),D类

3db下潜频率——39Hz

单元——丝膜高音+纸膜中音+纸膜低音。

输入接口——RCA+TRS+XLR

小评:

能够把三分频这种玩意给拉进鱼塘,Kali倒也不是第一位先驱,之前其他厂商就有过失败的案例,很快就淹没于历史之中。低价位的三分频是要做出很多牺牲的,要么是频响不如人意,要么是品控一塌糊涂。但IN8非常合理地运用有限的资源,做到了一台让全鱼塘都羡慕的优秀频响和谐波失真,除了两端延伸质量稍差,几乎堪称完美。3500*2 RMB一对的三分频,还要啥自行车?

而且纸盆这个东西,评测里说归说,骂归骂,只要是玩过JBL老箱子的,懂的都懂,烧友绝对会爱上这种柔和、舒适的宽松感。

【Tannoy GOLD8】

——郁金香开,重启经典

啊,天朗?这个时候估计会有不少烧友开始迷惑:天朗什么时候恢复监听业务了?

说起天朗这个品牌,那可是一把辛酸泪,想当年……

算了,卖个锤子情怀,新烧友只需要知道天朗是同轴单元的鼻祖,就像气动高音之于ADAM一样。

只要天朗还留存在这个世界上一天,同轴音箱就得喊它一声爷爷。

刚刚才介绍完三分频同轴,现在来个正儿八经的同轴——Gold系列。

优点:

1、Tulip波导,这是一种特殊的EBM,也就是在同轴高音单独设计了一个波导模型,使其更加精准地呈现结像位置。再加上同轴本身所提供的波导模型,属实是套娃了。

2、前置环形倒相孔+复合面板,不由得感叹欧洲厂商在设计上的美感和协调性。这种设计真的既美观又方便,整个椭圆的倒相孔浑然天成,不会像其他前置倒相孔的音箱那样一个突兀的黑洞洞。

3、Neutrik接口+AUX输入,纽崔克接口在前文出现过一次,这种特殊的接口能够同时兼容TRS和XLR输入,能够方便用户进行各种骚操作。而且为了照顾部分用户,还在监听箱上保留了AUX输入,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极为先进的3.5mm小三芯!

4、力大砖飞的功放,100W+200W的AB类功放,我TM震爆,一个字:劲!这样溢出的功率,能让低频单元的动态获得质的飞跃。也别扯什么惰性振膜太厚不想动,给我把悬边都震烂!

缺点:

1、微笑……哦不,歪嘴战神曲线,Gold8的高频相对来说克制了不少,但低频依旧很“温暖”。是的,Gold系列毛病修复了一些,可惜没有完全修正,低频依旧存在着多余的溢出,或许这就是属于天朗的英国声吧。(尝试翻白眼~)

2、过于扎实的分量,Gold8的重量达到了惊人的16KG,一对就是32KG。不仅是对日常搬运挪动造成了一些麻烦,对音箱支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评:

天朗还能坚持推出新款的监听箱,已然不易,而且还能保持这么优秀的设计和做工,天朗粉丝也该满足了。Gold8其实是频响最偏离主流监听的款式(Gold5、Gold7都没有这么严重),但我还是选择推荐它,微笑曲线对于专业领域是个减法项,但对于大众而言是个加分项。而且我摊牌了,我确实是有情怀,这个声音,这个低频音染……我很乐意让他取悦我的耳朵。

3000*2 RMB一对,鱼塘最强同轴,拥有超高的定位精准性,优秀的外观也可以很轻松地融入家居环境。如果需要作为工作的监听箱,则需要通过声学调节面板把负增益旋到底,来保证全频段的平滑。

结语

写出这期专栏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告诉大家我基本上已经淡出耳机圈了,

世事变迁,曾经AKG被收购、歌德被收购、STAX被收购……现在就连森海也主动放弃了消费级市场。

发烧友的信仰是如此脆弱,就在一瞬之间。

自己偶尔还会看看像奥米伽X9000这种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但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令我感兴趣的东西了。

监听音箱相对于传统HiFi箱拥有价格优势,特别是对前端的宽容性,许多专业用户也是直插声卡或均衡器的,因为高度集成化,也省掉了前级和后级的开销。

例如HiFi耳机的一些性价比问题,例如4K块钱,你能买到一个耳放+HD600,但是2K块钱就能买到一对5寸的监听箱。当然,你可以说2K块钱买一个HD600就直推也能听,不过我并不想去干这种牺牲动态的事。

更何况耳机技术大多都是音箱玩剩下的,什么平板单元、静电单元、铝带高音、气动高音、铍单元、钻石高音、木振膜……打开一道新世界的大门,你能够发现更多好玩的技术。

哦,你们问鱼塘是啥?

万元以下听个响,真不是开玩笑。

耳机界里不适用,音箱这没得辩。

出了这个鱼塘局,你们就明白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